浩瀚的太湖流域孕育着美丽而又富庶的江南地区,人杰地灵,她是我国原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后期,从查山、崧泽等地遗址下层出土文物证明距今五千九百年前江南地区已进入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时期,经过远古原始社会、原始部落、蚩炎黄、三皇五帝、跨越夏商之交,这块以无锡为中心的江南腹地早已闪烁出"鱼米之乡"这颗东方明珠的光彩。
漫长的历史进程淡薄了人们的感觉。五千多年前创立世界古代文明的东方大国曾先后由三个具有强大军事实力的大部落所组成。乐部苏浙皖鲁及沿海一带由当时是国最大的部落首领青帝蚩尤统率,他以强大的阵容击败炎帝族共工,直近黄帝族,气吞山河、威震华夏。一度主宰着中国的历史!北方内蒙黄河中游由羌人部落首领炎帝神农氏率领;西部黄河流域上游蒙古高原一带的狄人由黄帝轩辕氏率领。战略军事家黄帝以少胜多,发明指南车,又联合炎帝,在十分危急困难的情况下出奇制胜,消灭了蚩尤,再击败盟友炎帝,又西伐白帝,建立了统一的中华民族。正统观念的史学家历来只会歌颂黄帝,而贬低部落所创立的古代源於"混沌时代",是夷蛮、羌、狄三族共同组成的。更确切地说中华民族应是蚩炎黄三族组成,这才真正是中华文明的起点,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笔下的太湖流域却是"地广人稀"、"刀耕火耨"的荒凉之地,曾自居中原福地,歪称太湖江南为"荆蛮之地",称当地百姓为"南蛮",带有民族岐视的色彩,这是历史局限性的缘故。
太湖流域长江三角州"良渚文化遣址群"中出土的五千年前一位军事首领墓中有48把石钅戊、琮、壁、镯、玉钅戊、钩、玉礼器等珍品,有力证明华东地乃泱泱大区、灿灿古文明区。
古代周族领袖亶父世称周太王即古公亶父生於殷朝第23代商代国君武丁40年左右(约B.C.1284年),至殷朝第25代国君祖甲5年(B.C.1253年)遂建都陕西岐山周原,并生有泰伯、促雍、季历三子。长子婚后无子女,三弟有子昌,聪明伶俐即周文王。亶父暗示王位传季,日后传孙昌。长子孝父让贤,冬去春来,泰伯和二弟带领一支人马迅速南下,渡河过江,直抵太湖北部经无锡坊前直达梅里,安营扎寨,建城立国。时值殷朝第27代国君庚丁8年(约B.C.1212年左右)。泰伯在江南第一古镇--梅里造墙建城,定为国都,号称句吴,这是三千二百多年前江南地区最早城墙。他把西北文化带来江南,并入乡随俗,把古代绘画艺术用在人体皮肤的美化上来,带头实行对百姓的理发制度,把披头散发的长发剪成具有时代特色的短发,促进人们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即历史上著名的"断发纹身"。
次年闻父病重,上慧(即惠)山采约,收集治父病的药方,与弟北上控父治病后返梅里。尔后建立城邑、开发江南、变渔狩之地为稻田,扩大耕地面积,深受百姓爱戴。年后,至殷朝第27代国君庚丁10年(约B.C.1210年左右),古公亶父病亡,兄弟返岐奔丧,把王位继承权让位于三弟季历,并速离岐带孝返锡,为创建的句吴古国不辛劳,呕心沥血,是创建古代吴文化的先驱。
孔子曾评论泰伯,有"志让两家天下,功辟万古江南"的至德圣人尊称。
泰伯先让贤后开辟江南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他融合全国东、西文化,奠定了江南古文明的基础,他不仅仅是吴国的创始人,更重要的,泰伯是一位杰出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和群众领袖,他不坐享其成,而是历尽艰辛,去创建、去开发、去为百姓服务;他不因循守旧继承父业王位,而是去拓新,造就新天地。当弟季历为殷朝第29代商王太丁杀害后(B.C.1193年),泰伯再次让位于侄昌(周文王),时已年迈,不久病故。无锡人民为永远怀念这位开国国君,厚葬于鸿山(皇山)。泰伯生于约殷朝商王祖甲5年(约B.C.1253年左右),病故于殷朝第30代国君帝乙4年(约B.C.1187年左右),享年96岁,无子,死后传位于大弟仲雍。从此,这位伟人就长眠在无锡梅里(今梅村)鸿山之麓,泰伯墓作为千年古迹供后人瞻仰。
苏公网安备 32021402001898号